甚时:何日。
者次第:这情形,这时节。
清人万树云:“风度婉秀,真佳词也。”(《词律》)查礼于《铜鼓堂诗话》中亦颇叹赏此作。词中抒春日羁旅怀人之情。
上片就听闻之声进入抒情。翠禽之鸣,时近暮春,这是一层令人销魂处;清歌之韵,时近黄昏,这是第二层令人销魂处。美好事物竟付与阴暗寂灭,此情此景,足可引发许多联想,何况当国势衰微之际?故近人麦孺博以为,“时事日非,无可与语,感喟遥深。”欲共三语接翠禽而来,更写出第三层销魂处:难觅知音。歇拍处主体呈现,楚乡孤旅,无人慰藉,恰与枝上孤禽相映,有人鸟互喻之妙。
下片就所见之物抒发感慨。残月句应黄昏句,写出时间推移,暗示酒樽已空的原因;而青山不语更渲染出处境的寂寥。湘水湘云,摇动湘月,则象征着主体情怀的动荡不宁。天长梦短,应旅宿;问甚时重见,应谁与温存,而又更进一层。结拍写愁怀难耐,复应发端的销魂,却更觉深沉。刘克庄谓雪舟词清丽而绵密,于斯可见。
大有 潘希白
九日
戏马台前,采花篱下,问岁华、还是重九。恰归来、南山翠色依旧。帘栊昨夜听风雨,都不似登临时候。一片宋玉情怀,十分卫郎清瘦。 红萸佩,空对酒。砧杵动微寒,暗欺罗袖。秋已无多,早是败荷衰柳。强整帽檐欹侧,曾经向天涯搔首。几回忆、故国莼鲈,霜前雁后。
戏马台:有三处、一在河南临漳县西,又称阅马台,后赵石虎所筑。石虎于台上放鸣镝,以为军将出入之节。一在江苏铜山县南,即项羽所筑之掠马台。乃项羽阅兵处。后又有南朝刘宋武帝刘裕北伐途中于重阳日在此聚会宾僚赋诗。本篇当指后者。
采花篱:语本陶渊明《饮酒》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
宋玉情怀:悲秋情绪。宋玉《九辨》:“悲哉!秋之为气也。”
卫郎清瘦:指西晋卫介。卫介风神秀异,然多病,劳疾乃甚,卒年二十七。事见《晋书·卫瓘传》。
红萸:古时于重阳节佩茱萸于臂上以避邪。
莼鲈:典出《晋书·张翰传》。张季在洛阳为官,见秋风起,便想念家乡的鲈鱼和莼菜。
本词为重九日有感,篇首关合时节,又明知故问,着语沉痛。以下句用“依旧”与“都不似”对照,暗寓“国破山河在”之慨。下片“秋已无多”等语亦是典型的易代之际的悲叹,到结句,故国风物只能在“霜前雁后”回忆了。查礼赞此词“用事用意,搭凑得瑰伟有姿,其高淡处,可以与稼轩比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