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家法度大臣之家;拂(bì)辅弼孟子说“舜兴起于田野之中傅说
法家:法度大臣之家;拂(bì):辅弼。
孟子说:“舜兴起于田野之中,傅说被提拔于筑墙的苦役中,膠鬲被提拔于贩卖鱼盐的行当中,管仲被提拔于牢狱官的手中,孙叔敖被提拔于海边僻远之地,百里奚被提拔于集市上。因此,上天将要把重任加在此人的肩上,一定先要苦恼他的心志,劳累他的筋骨,饥饿他的肠胃,穷困他的身子,他想做点什么便干扰打乱,这是为了震动他的内心,坚韧他的性格,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。一个人经常犯错误,然后才能改正;内心困苦,思虑阻塞,然后才能有所愤发作为;表现在脸色上,吐发在言谈中,然后才能被人了解。(一个国家,)国内没有知法度的大臣和辅弼之士,国外又缺乏相抗衡之国和外患忧虑,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。由此可知,忧患能使人生存,而安逸享乐能使人死亡。”
孟子曰:“教亦多术矣,予不屑之教诲也者,是亦教诲之而已矣。”
孟子说:“教育也有很多方式,我不屑于去教诲他,这也是对他的一种教诲啊。”
尽心上
【评述】
本篇是《孟子》七篇中章节最多的一篇,共有八十四章,所涉及的内容因此既多且杂。
本篇上篇凡四十六章,比较突出的内容是讲心性理论,此外如修养工夫、理想人格、王霸之辨、治世之道等亦多有涉及。
孟子曰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则知天矣。存其心,养其性,所以事天也。殀寿不贰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”
事天:赵岐注为“行与天合”;朱熹注“事”为“奉承而不违”。
殀:同夭;贰:赵岐注为“二”,即二心;朱熹注为“疑”;“不贰”也就是无二心、不怀疑。
孟子说:“能够尽人的本心,便能知晓人的本性。知晓人的本性,便能知晓上天。保持人的本心,培养人的本性,这就是事奉上天的方法。短命、长寿都不三心二意,修身养性以等待天命的安排,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。”
孟子曰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;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死者,非正命也。”
莫非命:赵岐、朱熹的注都是“莫非”相连,意为“无非”;焦循《正义》认为当“非命”相连,而“莫”是毋、不要之意,“莫非命”即“谓不可非命而死也”,是“禁戒之辞”,亦可通。
岩墙:将要倒坍的墙。
桎梏:古代拘束犯人的刑具,此喻犯罪。
孟子说:“人无不受命运的支配,顺应命运就是承受正常命运;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将要倾倒的墙下面。完全按正道行事而死的人,他所受的就是正常的命运;犯罪而死的人,所受的就不是正常的命运。”
孟子曰:“求则得之,舍则失之,是求有益于得也,求在我者也。求之有道,得之有命,是求无益于得也,求在外者也。”